12月2日,主题为“智慧互联未来”的2016高校信息化高峰论坛暨现场会在武汉理工大学会议中心召开。论坛由武汉理工大学主办,杭州宏杉科技有限公司承办,来自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安徽、江西、河南、河北等省和地区的近百所高校信息中心或网络中心负责人,武汉理工大学各二级部门负责人共240余人共同参会。
会议通过主题演讲和对话两种形式,就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、模式、路径等进行了探讨。与会者就如下三个焦点问题进行了交锋。
焦点1 :智慧校园是什么
1. 不是任何一个单一的系统或功能,而是综合运用IT技术,构建一整套基于相关规律对校园的运营管理、资源调度、业务活动等作出决策的智慧系统,从而实现校园智慧运行。
2.从理论上说,智慧校园建设要构建合理的服务框架,实现应用、流程与数据的分离。
3.逐步建立智慧校园的评价体系,对于智慧校园建设有实质性的推动作用。
焦点2: 智慧校园建设的制度保障
1.双管齐下,一方面成立管理办,校领导挂帅,另一方面,用一些项目和成果入手,事实说话。
2.可以找一个咨询公司做整体咨询,但不容易行得通。一则,咨询公司太贵,学校经费有限;二则,目前没有专门做教育信息化的咨询公司。
3.信息化建设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情,负责人一定要在协调上放足够的精力,同时设定阶段性目标,做一些“让自己得意”、“让学校得意”的事情,激发所有参与者。
对话主持人:清华大学教授蒋东兴
嘉宾:
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李鸿飞
中南大学信息与网络中心主任施荣华
华中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王士贤
江西科技学院网络中心主任李晓宾
焦点3:智慧校园建设的技术路线
1.创新+传承是主旋律,高校信息化建设很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,一定要有创新,但是创新并不意味着抛弃以前,全面颠覆,而是在继承现有的基础上做传承。
2.面对云计算、大数据浪潮,技术选择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,很多时候,是多种技术形态的共存,不同的应用、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技术方案。
3.要保持着对新技术的追求,但不要盲目轻信新技术。技术应用永远来自于真正的需求,不能一味的扎入技术优劣的对比中,关键是需求如何。
对话主持人: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张峰
嘉宾:
湖南农业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主任沈岳
海军工程大学信息管理中心副主任刘永亮
武汉理工大学网络信息中心主任陈作炳
宏杉科技解决方案部部长曹镇